短周期視角來看,豬肉供給取決于前期母豬產能釋放的生豬出欄、屠宰體重、進口豬肉等因素。能繁母豬自2021 年6月高點下行,累計下滑已達8.5%,前期產能去化有望陸續于Q2-Q3 傳遞到供給端,疊加屠宰體重、進口、凍肉庫存短期難有增加,供給Q3 同比/環比均有望減少;而隨著需求在疫情后的恢復以及消費旺季的到來,2022H2供需整體偏緊,豬價景氣可期。
按國家統計局歷史數據/上行周期豬價反彈幅度來看,預計本輪周期大概率可支撐70%以上的價格漲幅,可支撐豬價達21元/公斤以上。
而參照歷年上行周期豬價走勢來看,一般5-7/9月價格平均反彈幅度可達23%-24%,而到年底和次年初價格基本較5月上漲能達30%以上(目前5月均價為15.37元/公斤),即價格有望超20元/公斤。

機構:預計本輪周期可支撐豬價達21元/公斤以上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相較于歷史周期,本輪豬周期呈現以下特點:成本高位;行業重資產屬性下降;規?;B殖程度占比較高。當前位置產能去化處于中等偏弱水平,行業補欄、二次育肥、外購仔豬積極性較以往周期底部偏高。從行業現金流情況來看,盡管前期深度虧損,但豬價反彈之后補欄積極性明顯提升,尤其在仔豬價格上,4月底開始仔豬價格快速上漲,漲幅超2015年。而在能繁母豬產能上,區別于2014-2015/2018-2019年產能的持續去化,本輪周期產能伴隨著豬價上漲而緩慢增加。隨著超大規模場的快速擴張,行業進入門檻的降低,生豬補欄或較歷史周期底部較快,本輪周期長度或將縮短。
內容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