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荷華州立大學的Karl Kerns表示,大部分人都會同意這種說法:一個人可以每天去上班并不能證明他擅長于他的工作。同樣的概念對于評估精液質量一樣適用。只看到它會游泳,并不能說明它就能授精。
更準確預測受胎率的精液指標
多年以來的一個成見是,好的活力加好的形態就會得到好的受胎率。但是,母豬場的數據和經驗表明這個理論假設是錯的。
Kerns:“我們的科學知識在不斷變化,隨著我們獲得更多的數據和信息,我們的理解也在發生變化?;盍托螒B是起點,而不是終點。” 比如精子中存在的一些蛋白質對于激活胚胎發揮關鍵作用,而這些蛋白質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必須用更先進的技術手段來進行測量。
Kerns的最新一項研究關注的是精子的排鋅現象,他和他的合作者發現,鋅的釋放對于受胎過程非常關鍵。他們發現鋅包裹整個精子,包括頭部和尾部,而鋅的釋放對于精子獲得授精能力至關重要。
他們的研究還在持續進行,下一步的主要方向是通過人工智能運算來精子的鋅特征來預測精子的授精能力。截至目前,他表示,他們獲得的結果顯示,可以通過這種手段來選擇哪些公豬可以使用。
更多可用參數組合
馬斯霍夫養豬集團研究主管Caleb Shull表示,傳統的精液質量指標不是公豬繁殖力的完美預測,在更好的判定個體公豬的受胎率結果方面有相當大的提高空間。
在馬斯霍夫的商業實驗群中,每頭公豬通過一定的品系和胎次平衡要給至少50頭母豬進行配種。下圖展示的是大數量的單父系商業配種中受胎率的波動情況。最差的公豬的受胎率僅有26%,而最好的可以達到96%。Shull指出,該研究使用的公豬精液都是在活力和形態指標上達到標準的(圖中灰色線和黑色線)。這表明精子的活力和形態參數只是精液品質的限定因素,而不是公豬繁殖力的最終預測參數。
更準確預測受胎率的精液指標
圖:不同公豬受胎率差異
(每個藍色條為一頭公豬,對應位置的灰色線為該公豬精液的平均活力值,黑線為形態值。)
“如果傳統的品質參數不足以預測生產結果,那么我們應該測量哪些參數?”Shull表示,“我們的內部研究顯示,DNA碎片化、線粒體健康、頂體和膜的有效性是決定精子授精能力的主要因素。關鍵在于將這些參數組合起來來打開精子細胞功能的黑匣子。”